Friday, May 21, 2004

张香华眼中的柏杨

----- 原文 -----
From: xmliao@sohu.com
To: realiao@sina.com
Subject: 张香华眼中的柏杨
Sent: Fri Feb 27 15:03:48 CST 2004

>
> 作者:续鸿明 2003-11-7 19:54:30
> 出处:博客中国(Blogchina.com) 原始出处: ccnt b15888c
>
> 柏杨先生的夫人张香华女士前段时间应春风文艺出版社之邀,来到北京、广州、上海、南京等地,为柏杨的新著《我们要活得有尊严》、《柏杨家书》签名售书,并做多场演讲,与喜爱柏杨的读者面对面交流。3月23日,在北京三联书店的咖啡屋,张香华女士与北京的一些媒体见面交流,很多话题围绕的是柏杨先生的生活。
> “柏杨是一个严谨的作家,他是一个用大众化语言谈很深刻的问题的人。”张香华女士说,柏杨仍然关注社会,对祖国大陆的状况非常关切。怎样建立尊严,建立对别人的尊严和对自己的尊严,是他这些年思考较多的问题。
> 3月7日,柏杨刚度过了83岁生日,并在台湾出版了新书《新城对》。台湾导演李行有意将柏杨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小说拍摄成电视剧,取名为“柏杨剧场”,策划工作已经展开。
> 今年65岁的张香华女士活泼、热情,目前除了写作,还在台湾的一家交通广播电台担任主持。尽管张香华女士自己在台湾也是个很有名气的诗人,但在嫁给柏杨后,她更多的是站在柏杨的身后,支持和辅佐着柏杨。在她眼里,柏杨是一个谈吐温婉有礼、性情爽朗、聪明敏捷、机智幽默,“几乎囊括了我所有赞美的形容词。他需要一个人帮他”。
> 张香华女士回忆说,她与柏杨是在一次史紫忱先生做东的聚会上第一次见面。“其实那也是一次有意安排的相亲。”在此之前,张香华女士听说过柏杨的大名,更从他的文章中想象这是一个怒目金刚型的人物,所以一开始张香华女士不太愿意去见面。然而,见面后,张香华看到的柏杨却是那么温文尔雅、气质沉静,“并且非常具有行动力”。第一次见面后的第二天早上8点,当张香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,眼前赫然摆放着一封柏杨的亲笔信,“那时候可没有特快专递,很明显这是他专门派人送来的”。这是一封古老的情书???“感谢上帝让我认识了你……”张香华说“我完全被他搞糊涂了”,而当柏杨正式向她提出求婚时,张香华更是“吓坏了”,因为在她看来经历太多磨难的柏杨已不能再受什么打击,而她尚不能肯定能与柏杨共度一生。然而,让张香华意想不到的是,当她将这些话说与柏杨听时,柏杨以很快的速度回答“我从不怕任何打击”。就是这句话让张香华在一瞬间就决定了嫁给柏杨。
> 事实上,张香华女士与柏杨先生一样,都曾有过婚姻的经历。认识柏杨后,张香华女士和柏杨达成了一种默契。也许是彼此经历的太多,他们都感到需要一个安定的家,需要彼此的依靠。“有时我也会问柏杨,我怎么会嫁给你了呢”,每每这时柏杨总以一句话概括了,“你有智慧,但很傻”。在张香华看来,任何事做错了都是可以改的,这其中也包括婚姻。“大概除了柏杨,我也嫁不到别的人了,柏杨对我非常尊重。”
> 柏杨一生有过5个妻子,这一点还是张香华女士在他们结婚8年之后才知道,“这是历史造成的,我并没有一点点生气,反倒在知道真情后感到柏杨他太可怜,他经受的磨难太多了”。1988年,张香华陪同柏杨一同回到祖国大陆柏杨的家乡,在那里她再次见到了柏杨留在祖国大陆的一双儿女,“当我看到柏杨的女儿时,我几乎要哭出声来,他的女儿显得比我还老”。
> 目前,柏杨在祖国大陆的两任前妻一个已经过世,另一个还在乡下。1988年张香华与柏杨来祖国大陆时,柏杨曾独自一人回到老家。这一次张香华没有跟随,柏杨去那儿见了什么人,张香华也无从知道,“我没有问他,这是他的隐私,经历了这么多沧桑,我不想再揭开他的创伤”。现在柏杨先生年事已高,经常会头晕,不久前还曾因此住院治疗,“身体状况还在维持着”,但老先生仍希望不久后能再回祖国大陆,再回家乡。
> 不过,张香华女士也坦言,与柏杨结婚后,她才发现柏杨身上有很多的陋习,比如柏杨常会穿着不同的袜子就出门了,而有时柏杨带着钥匙却去开别人家的门等等。最初张香华女士还想帮助柏杨重新建立他的生活秩序,但结果是失败。由此张香华得出一条定律,想改变一个人比登天还难。无奈张香华只有每天跟在柏杨身后“扫垃圾”,“就像一只忙碌的白老鼠”。
> 更令张香华女士难以忍受的还有柏杨的演讲,“每次听他把一个生动的主题叙述得冗长拖沓,恹恹欲死;或把一个可以深入的命题稀里呼噜轻松带过,我都急得两眼干瞪,恨不得跳上去替他讲”。柏杨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的文笔实在不相符,“他不仅有着浓重的口音,让人难听懂,而且他说话常常语无伦次,天马行空”,于是,当柏杨再做演讲时,张香华女士干脆不去了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